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吃的民族,无论是塞北孤烟,还是江南烟柳,都蕴含着每一个时代,每一地域不同的美食狂欢。
节日历来就与美食不可分开,比如春节,北方人一定会包饺子,而南方人会吃元宵。家家户户都会在那天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享用,所以以前的小孩子是最盼望过年的,因为那天不但有新衣服穿,还会有平时吃不到的美食。
节日中的美食,绝对是一场饕餮盛宴,正如元旦新年里的瓜子果脯,除夕夜的饽饽,七夕节的巧果,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菊花酒,腊八节的腊八粥……我们总能在每一个节日中找到品味美食的理由。
清代皇帝怎么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九五之尊的帝王,都是非常看重这个节日的。
这一天是吐故纳新的时节,也是一年中有正当理由进行休整的一天,人们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在忙忙碌碌,只有这一天是最放松的时刻,所以日理万机的帝王也好,蜷缩墙角的乞丐也罢,都是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的。
在爆竹声声中,普通人家会把鸡鸭鱼肉摆满桌,中间再夹杂一些家中厨房自炒的菜品,添一个酒馆买回来的佳肴,不管谁来,不论亲疏远近,都得喝三盏淡酒,若是交情至深之人,喝个烂醉也是无妨。
清代的皇帝如何过这个节日呢?山珍海味美味珍馐对于帝王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春节对于孤独的帝王来说,也是一次休整。清朝的帝王们也许是因为出自关外,都是极其怕热的,从修建的那么多“避暑山庄”来看,可以想象他们对于热的恐惧。
所以他们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到宫中过年。
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这就像现在的“过年七天乐”,皇帝也会休息的,铁打的人在这一天也会给自己的心灵来个放松的“spa”。
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大典结束。这时皇帝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
在大boss走完这些流程后,就是大臣们放假回家的时候了,此时有恩怨的放下恩怨,想报仇的也暂时“握手言和”,春节嘛,打打杀杀的也不体面。
皇帝平时都是单独用膳,除非实在一个人吃饭不香,就找一个“秀色可餐”的佳人作陪,一般情况下,帝王是非常孤独的。只有春节这天一家人才会很难得的在一起用膳,也只有过年才特许后妃们集体陪宴。
除夕团圆年饭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自己一桌,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一切准备就绪后,丝竹管弦奏起了热闹的氛围,皇帝和妃嫔入座。此时太监们会先给皇帝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
接着,才轮到各宫的娘娘们,太监们会按照等级给嫔妃们送汤的。所以一直强调一个事情,清代的饮食是讲究等级的,后宫尤甚,要不然也没有那么多人想爬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凤位”了,过个节日就能过出三六九等来,谁还没有一点向上爬的野心呢?
汤品用过之后,奏乐停止了,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帝王家的春节好像少了几分温情,多的还是那冷冰冰的规矩,在吃完家宴后,大家会一起观看“庆隆舞”,“庆隆舞”作为最具满族特色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是年宴上的保留节目。民间除夕夜吃饺子是在子夜时分,但皇帝那时要祭祖礼佛,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时后才能吃上饺子。
平民的节日少了很多桎梏
平民的春节就少了很多桎梏,春节只管把平时吃不到美食搬到餐桌上就可以了。
什锦火锅,猪肉馒首、江米糕、腌鸡腊肉、野鸡爪、鹿兔脯等摆满桌子,再炒些喜爱的吃食。而到了元旦时节,不少人就会把白面做成饽饽下锅煮食。
富贵人家则会在饽饽中包上小号的金银锭子,谁无意中吃了出来,则寓意来年顺遂。
老百姓的节日除了追求美食外,更会赋予美食不同的祝福和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习俗。
在京城的老百姓中有一个“咬春”传统,把白面做成薄如纸的小饼,萝卜切成小条,搭配新鲜蔬菜,再蘸上一个小酱,一口咬下去脆生生,鲜嫩嫩,满口生津。这个习俗到如今可能没有那么规矩了,但是在京郊的“农家乐”中依然有一种“春卷”,就类似于“咬春”。
上元节时,京城里的集市就开始比往常热闹了很多,特别是那些总角小儿,总是盼着多吃几个元宵,软软糯糯的江米,包上蜜枣,或夹入红豆碾磨成的豆沙,或是碎花生芝麻,甜腻丝滑里包裹着醇厚浓香。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期盼,这是艰难日子中的希望,也是美食留给节日的狂欢。过了正月,二月二俗称龙头日,是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大街小巷内飘逸着龙须面、油煎糕的香味。
平民的节日里,有美食的参与,也有情怀的加入,虽然现在我们抱怨节日少了一些氛围,可是在三百年前的清朝,节日中的美食依然是那时的重头戏。
清代人民在节日中保留了美食的风味,用美食来抒发对生活的希望,他们博采众长,在节日里把美食当做一场狂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