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鲁迅先生写的《祝福》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依稀记得讲述的是一个叫祥林嫂的女子,有着诸多痛苦的经历。之后几次再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慢慢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祥林嫂经历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悲剧。
祥林嫂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女工的时候,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看上去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微红。她是卫老婆子这个中间人带来找活计的,最终留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对祥林嫂来说,虽然丈夫去世了,但是能找到一份活计也算是对生活有了盼头,但是她却往往没有想到,幸运女神并没有青睐于她,等待这她的是更多的挫折与绝望。
一、新生希望的破碎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干活的时候,无论是扫尘、洗地还是杀鸡、宰鹅,都能一手兼顾,干起活来简直比男人还要勤快,就连当初不怎么愿意留她下来的鲁四老爷也无话可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人们才逐渐从她口中得知她家里有一个眼里的婆婆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叔子,其它情况她却没再多说。
虽然祥林嫂每天不停地干活,但是人们却发现她好像乐于这种生活,不抱怨工作繁琐与繁忙,而且人们还发现她逐渐有了笑容,竟比一开始来的时候还胖了一些。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离开婆家,让她即使做再多的活计也能充满笑容,好像能在充实的工作中找到新的希望一般。
然而,日子没过多久卫老婆子带着祥林嫂的婆家找上门来,这一边婆家与鲁四老爷家商量着希望祥林嫂能回家忙活,而在另一边去河边淘米准备做饭的祥林嫂就被停泊的一只白篷船上的人强拉硬拽拖上了船。祥林嫂刚刚看到的一点希望被无情打破,而那哭喊声好像也是她最后的挣扎,不过终究是这样被强迫带回婆家了。
从婆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可知,祥林嫂在婆家遭受的是怎样的对待,才能让她一声不吭偷偷跑出来,在忙碌的工作中忘记痛苦,找到一丁点生活的安慰?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丈夫的不幸去世,或许还与她在婆家的低微地位以及婆家对的的态度有关。果不其然,更大的绝望还在等待着她。
二、被无情“卖”进深山
果然一切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祥林嫂被婆家抓回几天之后,就又被迫嫁入偏远的深山。为什么要将她嫁入深山老林?她精明的婆婆当然打得一手算盘,如果只是嫁给本村人,那么收到的财利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将祥林嫂嫁到偏远的深山则大不一样,收到的彩礼多太多了。甚至婆婆的第二个儿子拿着这一笔钱娶媳妇之后,还有部分剩余,这能不划算?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罢了,欢喜的是祥林嫂的婆家,忧愁的自然就是祥林嫂了。闹肯定是要闹得,哪个女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能从容面对?只是当她被捆住手脚强行塞进花轿的时候,也只能大声嘶吼了,但是即使嘶吼到声嘶力竭又有什么用呢?
而在拜堂成亲的时候,祥林嫂不顾一切往香案角上撞去,甚至撞到头破血流,或许这就是她所表现出的决心与最后的倔强了吧!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吗?
在之后柳妈曾问祥林嫂: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祥林嫂:“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柳妈: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祥林嫂: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
大概在一个旁人眼里,永远体会不到祥林嫂当时的绝望心情了。生活有时就是这样起起伏伏,但是祥林嫂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恶梦即将降临到她身上,这次将彻底将她打进深不见底的深渊。
三、最后希望的破灭
还能怎样呢?反抗不了就只能接受了,至少对祥林嫂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谁会先到来。本以为日子也就这样过下去了,谁知她新嫁的丈夫患有伤寒,因不注意吃了一碗冷饭,直接病发,嗝屁了。
或许这并不能引起祥林嫂有多大的悲伤,她与新丈夫应该是没有多大的感情的,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祥林嫂将所有的精神寄托给了她唯一的儿子阿毛。阿毛的存在仿佛让祥林嫂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也是她能抓住的唯一的希望。
然而,或许上天好像和祥林嫂开了一个玩笑一样,并没有所谓的苦尽甘来,她迎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在她最绝望的时候,给了她一个乖巧听话的儿子阿毛,又在她看到希望的时候又将其无情夺回。一只野狼将坐在门口的阿毛叼走了,也把祥林嫂最后的希望叼走了,当人们在狼窝发现阿毛的时候,其五脏已经被狼给吃空了。只是阿毛手里还紧紧握着那只盛豆的小篮子,好像没有忘记妈妈的叮嘱,要把那豆给剥完了。
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心里一酸,而在看到由该文章改编的电影《祝福》时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尤其是众人在找到阿毛时的镜头,更是眼眶发红。还记得当时在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看这部电影的部分女同学都抹了眼泪。
兜兜转转祥林嫂又变回了孤身一人,之后祥林嫂又回到了鲁镇鲁四爷家当女工,和第一次来这里一样,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没有了血色,眼光也没有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精神了。
大家还是叫她祥林嫂,只是现在的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灵动了,试问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又有谁受得了呢?此时的祥林嫂已经完全麻木了,就好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有和别人回忆谈起阿毛的时候,才有一点点反应。而当周围的人逐渐变得冷漠,不耐烦听她的唠叨的时候,她那仅存的一点点安慰也破灭了。
当祥林嫂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的时候,或许她已经对人间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只希望自己死后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阿毛了吧!
写在最后:
这里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是的,很多时候每个人在感情上其实做不到感同身受的,如果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其实是很难体会当事人感情波动的。
正如祥林嫂的经历,当她第一次和别人讲的时候,大家都会同情她,当她第二次讲的时候,别人或许也会替她难过,但是当周围的人听过多次的时候,就不会再当回事了,这就是人性冷漠的一面。更有甚者还以此来嘲笑祥林嫂,很多时候更大的伤害其实是来自周围人的态度。
如果不能做到给别人带来温暖,至少能做到不必在别人伤口上撒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