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珠(化名)只是普通姑娘,整体上当然也是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当然,她确实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是原生家庭的特点——小珠有一个弟弟。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毕竟“姐弟组合”多了去了。
小珠小时候努力学习,工作时好好工作,二十五岁时和相亲结识的男友结婚——相亲自然是她父母给她安排的。二十七岁,小珠也有自己的孩子了。这样平平顺顺过下去,时光流逝,很快,父母也都老了,该“奔七”了。
旁人基本都在小珠父母面前夸她,说老头儿老太太有这个闺女真好,听话,乖巧,而且一切顺利,老了肯定没什么发愁的。但老人的那个儿子,就有些让人一言难尽了——当然,这话没人当面说出来,不过就小珠弟弟那个样子,尤其有他姐姐做比较,很难让人不这么想。
可就是这样的小珠,在父亲六十六岁大寿的时候,竟然被母亲叹着气如此评价——“你真让我失望”。
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小珠的好都是装出来的?她究竟做错什么事情了?
02
小珠已经三十多了,自己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小女儿。
她和老公都是国企员工,虽然只能说是普通员工,工资没有多高,但管温饱。偶尔的享乐花销,尤其女儿的成长,这些消费工资还是可以覆盖到的。
看上去,小珠工作稳定,有老公有孩子,父母也都健在,除了要尽量为孩子打拼打拼,应该是挺幸福自在的生活。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只是小珠自己不见得会这样认为。
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并能够切实体会到她最大的那块“心病”——她的弟弟。
小珠的父亲重男轻女吗?确实是的,不光小珠自己清楚,她父母甚至坦白承认过。这份苦,小珠从小吃到大,已经习惯了。
真正让她很介意并一直折磨她的,是父母的区别评价。
怎么就是区别评价了?
小珠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母对她与对弟弟是不一样的。毕竟是小孩子,肯定有一点不服气,所以她拼了命地让自己看起来更优秀,更值得父母夸奖一点。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努力学习。小珠小学的时候保持了两年的全班第一名,她以为能够听到父母的赞叹,就像她的老师一样。
可惜,没有。相反,她弟弟那时候会自己站着撒尿了,爸爸妈妈大夸特夸。
小珠难过,却并没有气馁。她想父母不夸奖她,有可能是因为她做到的并不值得被认可。因此,她发愤图强,小学的时候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父母却还是没说什么。而她弟弟会自己拿勺子了,又成了父母骄傲的资本。
进入中学,小珠也一直在好好学习。只可惜,她只是在一处偏僻小镇读书长大,因此虽然是她们学校出了名的好学生,高考也只是考到了一所普通一本大学。
她那个弟弟呢?这个弟弟可就差太多了,只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连高中都没考上。父亲母亲想着至少供儿子读个技校,做技术工人。可惜,这小伙儿就是不愿意,也正在叛逆期,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和他那帮同样不干正事的混混朋友打发时间。
不读就不读吧,毕竟儿子自己不愿意,他们有什么办法呢?父母也只能尽力在附近的镇子里找了个小工让儿子做。
所以,弟弟的工作时间其实比小珠要早许多,但这个钱嘛……反正父母继续养了弟弟很多年,对她倒是一毕业就断了一切生活费。
小珠也苦恼过。她尽力一切做到最好,但在父母那里还是比不上弟弟。难道,仅仅因为她不是男孩子吗?
怀着这样的思绪,她接受了母亲安排的几场相亲。毕竟,到“该结婚的时候”了,这方面她潜意识也想争一争。
后来自然顺利相上一个,结婚,生孩子。婚后,小珠和老公都在国企打拼,薪资确实不高,但胜在福利保障。
很快就是父亲的六十六岁大寿,小珠自然早早就开始挑礼物。
但这礼物,她挑得确实有些困难。太便宜的她自己都看不上,不好意思给父亲。可她看上的东西又有一点太贵了。
小珠的孩子已经小学,没两年就要毕业读初中了。为了女儿能够去很好地中学,小珠和老公可真是拼了命地给女儿找好的补习老师。培训班辅导班是不小的费用,更何况等女儿初中,他们大概率是要租房的,现在也得攒钱不是?
小珠为难,但还是挑了不至于多贵又贴心的礼物——一套衣服,睡衣,很舒服。以及一个红包,里头包了八千八百八十八元。
寿宴当天,小珠自然得去。不过她老公没去,因为还得在家照顾没放假的孩子。她弟弟也来了,带着结婚不久的弟媳来的。
小珠见到爸妈,自然先是关心,后是将自己准备好的牛奶水果一类的提进去交给父母。反观她弟弟,大大咧咧地往沙发上一躺,仿佛他才是这个家的主人似的。
父母却并不觉得孩子这样有什么问题,紧着弟弟先家长里短地问起来。
小珠立在一旁,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寿宴的重头戏当然是吃饭了。饭桌上,小珠和弟弟轮流说祝福语,然后给父亲礼物。
先说的自然是弟弟,人家第一个就站了起来。寥寥几句话结束便坐下,只随便给了八百八十八的现金,连红包都懒得包,也没见到他有掏礼物的意思。小珠狐疑,可她爸妈却好像依旧一点都不介意,只满脸欣慰地看着自己儿子,仿佛孩子能来给爹祝寿是个多好多了不得的大事似的。
轮到小珠,小珠自然郑重起身,说祝词,而后拿出了给父亲做礼物的那套睡衣。
最后,自然是红包环节了。小珠的红包老老实实挑了个寓意不错的红包壳子,她恭敬地交到父亲手里。
父亲收下,寿宴继续,就是小珠弟弟好像有点不太乐意——想来也是,他这不是被自己这个姐姐比下去了嘛。
不过饭后,弟弟弟媳先告辞离开,小珠正准备也回自己家呢,她妈妈却叫住了她。
小珠来到妈妈面前,好奇老太太要跟她说什么。然后,她便听到了下面这番话:
“小珠啊,你今天这个事情做得真是不好。你弟弟弟媳刚结婚,你弟弟工作也刚换了还没着落,肯定拿不出钱来买正经礼物。可你看看,你买了,这不是让你弟弟下不来台吗?”
“还有,给红包的时候你弟弟直接就给了,他自己也没钱,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了。你还专门包了起来,这不是又在下你弟弟面子?再说,你这也结婚这么久了,比你弟弟强多了,也就拿了那么些……”
“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老太太依旧絮絮叨叨地抱怨自己闺女,小珠却恍恍惚惚的,她仿佛什么也听不到了。
03
小珠自然是被她妈妈伤狠了心。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果然不能小觑,小珠都这么大了还被影响到现在。只能祝她尽早看清,尽早脱离这样的境况吧。
故事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关于文中的主要人物,笔者有大概两点想要评论。
一:小珠的父母可以说是相当重男轻女
从俩孩子还都小的时候就区别对待。小珠做对了什么他们仿佛看不到,但儿子只要会呼吸都是大功一件。尤其小珠后来又在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让父母失望,不让父母“丢面”。
可惜,有这样重男轻女,认为男孩子做什么都比女孩子强的父母,她注定会让这样的父母失望。
二:小珠自己也有问题,她是“讨好型人格”
小珠早早就察觉到父母不恰当的观点和行为,但她却只是让自己努力去迎合——这或许和她年纪小,不懂反抗有关,但这样一味地迎合果然还是有不小弊端的。后来,弟弟随意做什么父母都开心,而她用心准备的事情,就变成了不给弟弟面子,“心机”,依旧令父母失望。
你身边也有小珠这样的女孩吗?她们的父母也是文中这样的吗?
文/无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