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今年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别管考的怎么样,至少在分数出来之前,基本还是“人均”的。
虽说高考考生只有万出头,但是要说为此而紧张的人,则起码得有小几千万。
在这几千万人当中,最紧张的往往还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从高考第一天开始,家长的各种“捯饬”你就能看出来,也许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考揪心的人。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国内。
东亚高考难,这几乎已经是全球公认的了。
而中、日、韩的家长,也无疑是高考前后那个“戏”最多的人。
01中国:旗袍
这两天,考生和考卷的消息没看到多少,但是家长穿旗袍送考的图片却刷着每一个人的屏。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的旗袍,这些年的受众跟名分相比其实差了不少。
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礼服示人。
然而,为了图个“旗开得胜”的“寓意”,高考之前,妈妈们不再顾忌自己隐藏了多少年的真实身材,个个都穿得万紫千红。
就连有的爸爸也放下了“颜面”,穿着旗袍去送考。
你别说,看起来还挺合身,定做的吧…
不过,光穿旗袍还不行,穿什么颜色的也有讲究。
比如说第一天要穿红色的,意味着开门红;第二天得穿绿色的,代表“一路绿灯”,第三天得穿灰黄相间的,表示“走向辉煌”。
考生家长人均三件旗袍,让旗袍生产商们俨然成了“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行业。
当父亲的也不轻松。
你要实在是不敢穿着旗袍舔着脸上街的话,怎么着也得穿件马褂,这叫马到成功。
光是外衣还不算完,内衣也得安排上。
比如说紫色内衣就一度被卖到脱销…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很多家长在送考之前,还得去找车牌号为“”的朋友去换个车。
相比之下,我高考那会最高“礼仪”还是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的操作,简直就不像个讲究人…
02日本:拜“水牛”
虽然旗袍在日本也很受欢迎,但是日本的家长想穿也穿不了。
因为日本的高考分两轮,分别在一月份和二月份举行…
而且在日本,也没有陪考这一说。为了防止意外出现,重大考试时,学校都是安排校车接送。
但是,形式上的佛系,掩饰不了日本家长内心的不安。
同为高考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家长的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的家长。
看不见孩子、不能陪考、更不能在考点外闲溜达,说白了,还不如中国家长在门口等着心里舒坦呢。
不过,日本的家长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情绪的安放。
比如,拜“水牛”。
在名古屋,有座樱天神社,里面有座名为“祈愿水牛”的石像。
每逢高考前夕,这座石像基本就成了“高考专用”石像。
四周写满了考试祝福语的水勺,堆得让人都不见得能找得到那“水牛”。
但是,一座“祈愿水牛”显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日本的很多神社,都专门为考生准备了相应的祈祷对象。
03韩国:似乎不太“吉利”
僧多粥少、经济就业形势严峻,韩国高考的压力,多年来似乎从未减弱过,反而越来越沉重。
而被这种压力裹挟的,自然也包括韩国的考生家长。
和日本一样,11月高考的韩国,气温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穿旗袍这事就别想了。
但是作为“应援文化”的发源地,家长们为考生的“应援”,也可谓是煞费苦心。
高考前夕,很多地方都会举行专门的“高考祈愿法会”。
父母们点燃蜡烛,默默许愿。
虽然画面开起来唯美得一塌糊涂,但是他们的内心实际上也早就乱得一塌糊涂了。
这种情绪,从高考当天就能看出来。
作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一,韩国人也讲究“跪天跪地跪父母”。
但是在高考的当天,敲锣打鼓拉横幅的只是常规操作。而在考场外跪拜不起、嘴里念念有词的家长,更是比比皆是。
写上祝福语,插在花丛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祈福方式。
另外,这些年更流行的一种方式是去寺庙里烧香祈祷。
另一种,是家长们带着考生的照片,将照片放在佛珠和经书上,作为心愿的寄托。
心情肯定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后面这两种形式,让人看起来多少都感觉有点不太吉利…
04写在最后
考生家长的百态,看起来搞笑、幽默和诙谐。
但细想起来,又觉得心酸、愧疚和感动。
高考之前,为了让考生调整心态安心考试,家长甚至会告诉他们“考不好也不用太在意”。
但是这群四五十岁,被社会“毒打”了多年的中年人,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大学意味着什么。
高考的结束,对学生来说是压力的释放,而对家长们来说,只是两个月的喘息。
也许从踏上大学征程的那一刻起,家长们更应该把自己之前承受的压力,传递给你们已经变成了“半个社会人”的孩子了。
毕竟,大学只是另一个开始。而这段新的征程,需要一份想匹配的压力。
这份压力该有多大,其实我也说不好。
但是为了守住自己这18年的含辛茹苦,以及他们12年的寒窗苦读,给他们一份让他们不至于“换个地方睡觉”的压力,应该不算过分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