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祝福 >> 祝福介绍 >> 正文 >> 正文

金柯桥,银安昌,清风第一廊

来源:祝福 时间:2023/7/13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

作为江南水乡,绍兴的古镇不少,之前去过柯桥、鲁镇,这回前来感受下这安昌古镇吧,这里号称绍兴的四大古镇之一,从城区居住的酒店直接打车来到古镇。

江南自古繁华,历史上的唐代乾宁三年,越王钱镠奉唐王之命平定董昌之乱,这里被命名为安昌。绍兴历来就有“金柯桥,银安昌”的说法,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古镇的行程从牌坊开始,天气炎热,几乎没有什么游客。

最先见到的是题写着“清风第一廊”的一座廊桥。走上廊桥,一下子便有穿越时空的错觉,放眼过去皆是翠绿,绿柳依偎着河岸,不过可能因为夏天水的流动不够的缘故,河水中绿藻繁衍昌盛,河水都成深绿,在想着这要是没管理好的话,安昌古镇要变成肮脏古镇了都。

再经过一座题写着“观古览今”的廊桥正式到了古镇的中心。

放大翻看拍下来的图片,才知道这里叫做阳明桥。

第一座景点是这里的城隍庙,全部新修的,三进建筑。

山门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

檐下悬挂的蓝底金字牌匾上写的“勒封永镇侯李”,这几个字有点弄不懂意思。不过城隍庙作为一个地方的标配建筑,格局大同小异。

河对岸的白墙上写着“仁昌酱园”四个字,记得清河坊里的胡雪岩的药铺也是这么大的字,这便是当年的广告。这是一家百年老店,需要说的是酱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之前参观过厦门的古龙酱园,在那边的博物馆中曾经科普了酱的知识,最早叫“醢”,这是古人对酱类食品的总称谓,“以豆合面而为之”。酱,《说文》则释为:“醢也,从肉、酉,酒以和酱也。”安昌特产腊肠与酱鸭便是这边酱的现实运用版本,漫步小镇,腊味和梅干菜随处可见,都少不了酱的调剂。

这个古镇与其它水乡古镇相比也是大同小异,这“大同”便是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乌蓬船、粉墙黛瓦石板路,都差不多。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是这里的综合写照,点出了安昌的精粹:三里多长的沿河古街、十七座跨河的石桥、曲折幽深的石板巷以及不少旧式店铺和台门古建筑。

因为这里还有许多老百姓居住,因此体现得更加原生态些,游客也比其它著名的古镇少了许多多了一些纯朴和散淡及居家生活的氛围想着也是各有千秋吧。

前方的小巷拐到穗康钱庄,当年的金融机构。

这个钱庄经营到解放大堂中间写着“克存信义”四字,下面供着财神。

钱庄的财神与现代的财神截然不同,左手托着三个叠放的元宝,右手握拳平举于右胸,身穿上红下蓝的古装端坐于太师椅上面带微笑,屋子的一角还有贮藏银钱的地窖。

这是小金库吧

一路走过,大大小小的石桥横亘河上,无法一一记住名字,只是觉得越往里走,这里的石桥越有沧桑感。

在这里简单吃了一顿午餐,也就是馄饨吧,天气热,感觉那些板鸭腊肠什么的过于油腻。

各种款式桥梁横跨河上,方便着人们的出行,款式也各种各样

都留下岁月的沧桑

乌篷船,鲁迅先生笔下熟悉的道具

恢复出来的戏台

许多的老屋改造变成了小型的展馆,前方便有一座石雕馆,展示各个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等构件以及墓志铭等等,不过最特色的展馆还是绍兴师爷博物馆。

绍兴是师爷的故乡,但安昌则是绍兴师爷故乡的故乡。这座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这位娄师爷是民国时期东北马占山督军府秘书,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师爷,他殚精竭虑地为马出谋策划,在嫩江铁桥抗击日军。

绍兴师爷算是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律师和参谋吧,尽管展品并不丰富,但却体现了这里的文化特色。潜意识中绍兴师爷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不那么正面。“绍”字的繁体字拆字这样理解:“搞来搞去,终是小人,一张苦嘴,一把笔刀。之前影视作品中接触到的师爷总是八字胡,贼眉鼠目尖嘴猴腮的样子。不过网络上查到一篇正面描绘这个群体的歌词,看过去还算客观:布衣一生也风流,一壶酒万卷书,宦海沉浮任漂流,那个任漂流。官印在你身,学问偏我有,衙门你为大,那个幕后我招手。天理国法人情,翎子挂在帽檐后,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布衣一生也风流。

沿河的搭出来,相当于骑楼吧

接下来还有民俗馆什么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祝福》文章学习过,这一带的民俗情况大体相当。

古镇的古朴中透着安逸

走出古镇,边上还有一座安康寺,历史源于唐代,得益于江浙一代财力的雄厚以及信众基础的扎实,如今这里全部重修之中。接到电话,需要马上上龙华寺,于是直接打车。

主体建筑已经落成,如今在铺地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