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你的拜年的短信准备好了吗?
“新冠”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亲自登门给亲朋好友拜年虽能让人看到心意和诚恳,但不免给人带来困扰;而且总有一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朋友,因为路途等原因不方便登门拜访的师长。
这时,发个短信拜年就很有必要。
况且,这种过年发信息送“祝贺”的方式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古人因为交通等原因,遇到不方便亲自前往或身份悬殊之人,为避免失礼,就是在过年的时候派仆人拿上“飞帖”,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卡片,上面写上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的话,代为拜年。
很多人家的门前也会相应贴一纸红袋,上面写着“接福”两字,用来放这种飞帖。
但有时飞帖投递过多,也会变成负担,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收到的拜年帖过多,而且千篇一律,难免就会感到厌烦。
就像十年前,大家都用“动感地带”,逢年过节,手机短信就连成了串,你发我回,转发再转发。
有的人在转发时甚至连名字都不改,让收到的人颇为无奈,啼笑皆非。
那拜年短信该怎么写,才能显示你的诚意,让人印象深刻,且不闹笑话呢?
作为一个有近二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我认为需要注意3点:
1看准对象
拜年信息,因其对象不同,说话的语调,运用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同学、朋友发拜年信息,我们可以运用轻松调侃的方式,例如:
如果长得帅是一种错,祝你在新的一年错上加错!新年快乐。
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动图,增加喜乐感,更显亲切。
给老师和长辈发信息,则要稍微郑重、文雅些,例如:
今夕何夕,幸福除夕。愿您岁岁如意,家兴人兴事业兴;祝您年年称心,福旺财旺运气旺。
但是如果和长辈关系亲密,也可以有趣点儿,例如:
新年到,祝帅气的小舅舅天天快乐,事事顺心,生活大收获,心情大快乐!
但要注意的是,给老师、领导发拜年信信息,不能变成马屁大赛,满满都是“老师辛苦了”,“这一年在您的英明领导下……”
生生把班级群、工作群变成了夸夸群,谀词如潮,莫名其妙,让人把过年的胃口都给倒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发信息都要有度,把握好分寸。
记得去年,正和几个孩子在班级群里交流作业情况,有个孩子突然甩过来两张图片:一张上写着“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先聊天”,一张上写着“真叫人头秃”。
同学之间发这样的信息是趣味,但发给老师就会显得怪异。
2内容要齐全
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曾记载了当时的著名文人秦观所写的一封“拜年受息”——拜帖:
上款为“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下款为“高邮秦观手状。”
虽只有短短17个字,但却清楚明白,“敬贺……正旦”就是“恭贺新年”,陈述投发拜帖的原由;“观”和“高邮秦观”让人清楚知道投帖者是谁;“子允学士尊兄”是接收者,且姓名、官职、称谓俱全。
问候别人,附上称呼,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而秦观的拜帖可以说是极好的示范,它告诉我们,即使内容简单,但有4点必须写清楚:信息接受者、尊称、祝福语、发信息者。
今天,我们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83.html